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109年文化部北區「文化體驗內容」共創平台─共創學習系列課程【玩一場有趣的藝術課程】

109年共創學習課程【玩一場有趣的藝術課程】
特邀講師-張超倫老師
-
教育部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兼副召集人
-
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委員
  
藝術家具有特殊藝術文化專業能力,但別於體制內教師,過往未經過師資培訓或長時間的教學實務累積,因此在執行文化體驗內容計畫前,藝師藝團極需提升自我專業轉譯與課程規劃能力,以便能有效的掌握教學脈動。而本課程將協助藝術家梳理教學體驗內容,並說明課程發展與設計概論,強化其課程發展與設計能力,並透過課堂的實際參與與討論,一同共構出具體的執行意見。
超倫老師一開始即告訴藝團,當他們在設計課程時,應注意五大關鍵:以學生為中心,設計適當表現任務;強化學習動機,與生活經驗連結;能透過討論、高層次提問、探究藝術創作背景與社會文化的關聯;關於藝術語彙的理解與運用;領域主題式的學習規劃。而將這五個關鍵放進課程之後,還需融合進「起、承、轉、合」四個架構中,提升教案的完整性。老師提到,過去學習看重的是技能,現在教學重視的是素養,其差別在於,之前的老師不需要去思考他在課堂上教授的技能學生會不會運用、跟生活有沒有關聯、學生能不能整合使用,而現在的素養教育則是強調學習必須連結真實的生活情境,而非零碎的知識或特定的能力,其目標為達到一種「成人」或「全人」的教育。
另外,超倫老師談到動機的重要性,藝團們應從診斷學習起點著手,清楚學習目標之後,便可開始搭設學習鷹架。教學者本身要有小課程跟大單元架構的概念,教學過程中,須不斷回頭審視這堂課的哪個部分是以學生為中心,而教學者也須具備隨時調整教案的能力,以及要學會問問題的能力,因為透過學生的回答,能幫助提升教學層次。在教案發想的部分,老師告訴藝團,教學要會小題大作,不要放過每個細節,找到可以跟生活作連結的觀點,即使再小的內容都值得拿來討論,甚至變成一堂課。所以,各藝術家應該要轉化自身的藝術專業,從教導孩子們如何欣賞藝術開始,讓他們知道可以怎麼觀看、應該如何表達、能怎樣跟自身做連結,最終期待孩子們將學習運用於生活之中。

DSC06792.JPG DSC06853.JPG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[圖說]素養導向的藝術教學為何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[圖說]解該如何設計一堂課程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DSC06879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[圖說]各組學員腦力激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