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泥作剪黏匠師楊榮元師傅

  • 發布單位: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

/吳雅琪 推廣輔導組


楊榮元師傅右手執灰匙,左手持土盤,宛如大師揮毫般,聚精會神為歷史建築新竹公會堂後棟辦公室的洗石子外牆,細心地一抹、一塗,粉平歲月在她身上造成的斑斑傷痕。


民國61年生,今年44歲的楊師傅,102年通過文化部傳統技術審查,成為泥塑剪黏匠師,長期風吹日曬已然讓歲月的風霜爬上黝黑的臉龐。對他來說,粉牆填縫易如反掌,但仍要講究細工,特別要著重色調的融合。畢究修復古蹟、歷史建築要與物件本身的氣質相契合,一味地濃妝艷抹反易弄巧成拙。


16歲那年,楊師傅離開家鄉鳳山,隻身來到臺北一家五金工廠工作,偶然間路過一處廟宇工地,看著覺得有趣,因緣際會拜該處的工地師傅楊瑞吉為師,從此跨入泥作這一行。楊師傅說:「泥作入行基本工要花上34個月的時間」,但完整的資歷包含繪圖、初胚、細部粉刷等則需要8年的時間,可見這是一門需要耐心毅力養成的行業。


27歲,他開始獨當一面,桃園縣大溪蓮座山觀音寺是他初試鶯啼之作,而湖口老街的街屋泥塑則讓他一戰成名,打下名號,許多營造廠紛紛找他合作。楊師傅笑著說民國八十幾年,全民瘋大家樂,許多師傅為了大家樂而荒廢工作,不賭的他獲得許多工作機會,諸如三峽老街街屋、香山天后宮……等等,讓他在古蹟修復領城,增添一頁又一頁的資歷。終於在41歲那年,通過審核成為匠師級的師傅。為此,楊師傅的師父楊瑞吉曾酸溜溜地說,徒弟有匠師資格,而師父卻沒有。此後,他行走江湖,只要有任何機會一定報出師父楊瑞吉的名號,這是他固守師徒傳統,飲水思源對師父的回饋。


一路走來,他經手修復的物件,不計其數。然而,多是仿古作,沒有自已的風格。早期的作品較拘束,不敢突破框架,現在的作品則行雲流水,一筆能劃完的,不再墨守師訓填滿三筆。對於徒弟創新的筆法,楊老師傅下了「看嘸在畫啥」的評語。事實上,仿作、修補前人的東西,已無法滿足楊師傅創作的靈魂,他直言等到孩子都長大了,不再有經濟的壓力,就會開始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!那麼,到底什麼才是屬於楊師傅風格的作品?「不要做太滿」、「綠葉太多就像草」,沒有學院派的理論,但言談中隱然已描繪出作品的風格。我們期待不久後的未來,就能欣賞到楊師傅的泥塑創作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