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客家母親的教誨:黃湘淩女士

  • 發布單位: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

    文/黃湘淩 口述


    黃湘淩,民國50年生於農家。家中有兄弟姐妹六人,國中畢業後,離開家鄉半工半讀。幾年前,湘淩晃覺得長年在外,少有侍親陪伴,於是決定辭職返鄉,讓自己能多點時間陪伴親人。


    近期有感於食安問題層出,湘淩興起自製手工饅頭的念頭,其出發點是要讓大家回想起最初始食物的口味,而不是吃很多的加工品。以新鮮當季的天然食材調和,蒸製出麵粉原味的香Q口感,每一個饅頭都讓消費大眾吃得安心 吃得健康。湘淩的家鄉在苗栗的南庄,在家時總抱怨地處偏遠,交通不便,離鄉出了社會才體會到,這座山裡有最深的的鄉愁。


    饅頭是湘淩的姊姊先開始做,大家都喜歡姊姊的手藝,不必是山珍海味,只是單純的把食材的原味,揉進饅頭中,做出媽媽的味道,是那種擋不住的感覺,吃了還會想再吃第二個。店裡頗受佳評的芋頭饅頭,也只是把芋頭削皮洗淨包在饅頭裡,蒸出芋香麵Q的原味,僅如此就扣住了顧客的口味,不是高貴的材料,卻是早期清貧時代的回味。每個饅頭都可以吃到滿滿的內餡;在製作過程中,姐妹間也常回憶起小時候和媽媽吃地瓜、地瓜籤的日子,清貧中自有滋味。現代人都注重養生,所以黃家姐妹的饅頭理念就是食材新鮮、純正簡單、在地的最好


黃母是典型的客家女性,克勤克儉、任勞任怨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。苗栗南庄早期有座煤礦,居民多為礦工,黃母每天摘收菜蔬揀理之後,就挑去南庄煤礦賣菜,要走很遠很遠的路,腳程往返,可想見其形體之勞累。湘淩說:「媽媽總要摸黑就起身出門。」雖然日日辛勞的經營農園,但一家八口,菜園的收入也僅供温飽。湘淩回憶說:「爸爸會在賣菜的空檔,去礦坑挖礦做臨工貼補家計,所以我們從小就看著爸媽辛苦持家、安貧耐勞,從父母身上我們學到敬天愛家的身教。早期的偏鄉,就醫不便,多數父母會把小孩寄給神明照顧。湘淩跟哥哥是龍鳳胎,父母就把小兄妹托給觀世音菩薩,用紅繩繫上銅錢掛在頸間,意味是神明的孩子,一直帶到20歲。這也是那個艱困的年代,父母對孩子的另一種愛。敬天愛人是湘凌饅頭店的經營理念,問起店裡的生意,湘凌笑着說:「跟著父母做就對了。」